长江日报融媒体到埋深6000米以下超深层找油 中科院测地所启动国家深地勘探研究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1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程方升)150年前,人类在地下21米处钻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又过去120年,人类在地下4500米发现了石油;人类必须向着更深的地下索取,留给人类还有多少时间?“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能追赶‘油尽灯枯’的时刻”,今天,测地所专家毛伟建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说。

毛伟建曾任世界排名第一的石油勘探跨国公司斯伦贝谢在英国伦敦和美国休斯顿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在欧美学习和工作了27年后,回国在中科院测地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去年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中的 “超深层地球物理勘探基础与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在国家层面正式开启“超深层”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在油气勘探领域,埋深在4500--6000米被认为是“深层”,而6000米以上的,是“超深层”。全球已发现的超深层油气田不足已探明油气剩余可采储量的5%。量这么少,为何还要去探明?毛伟建说,据2013年IHS统计,全球在超深层盆地中发现了122个油气藏,主要位于北美、巴西等地区。向地球深部进军,在全球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具有战略意义,科研机构要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油气勘探新领域提供自主创新核心技术。“50年前业界宣称石油只够开采50年,现在还在采,是因为前瞻技术不断在发展,追赢了时间”。

据了解,毛伟建团队在三维弹性波研究领域已进入全球先进行列,“以前地震勘探主要采用声波理论,在这个阶段勘探钻井的成功率仅在20%左右,近些年来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地震勘探理论正从声波向弹性波夸越,其理论计算模型越来越接近真实地球,用弹性波去给地球做三维CT,能更准确成像,除提供地层界面位置,还能给出层间物质属性,对于寻找油气、页岩气以及矿产资源都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精确度”。

毛伟建介绍,目前超深层勘探是世界级难题,传统技术面临诸多挑战。要探明更深的地下空间,在地震数据采集方面要求宽方位、高密度、超万米长排列电缆。目标区越深,信号就越弱,相应的噪音越强。如何从海量的低信噪比数据中准确地提取与地下结构有关的反射信号并还原成接近真实的地下状态是测地所科研人员正在攻克的难题之一。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华北等地,万亿级的数据采集正在进行中,测地所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相应的数据处理,模拟和成像创新研究,努力为我国在超深层油气勘探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油气六成都是靠进口,而深地有金,深海藏能。毛伟建说,本月18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深地、深海还将不断发现“新”。

(来源: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1日讯)

上一篇:长江日报融媒体3日黎明将上演金星西大距天象 市民早起可看启明星
下一篇:长江日报融媒体天眼能看到地球喊渴 科学家发现地下水存在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