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黄土高原东南部砂黄土形成时代与过程

研究揭示黄土高原东南部砂黄土形成时代与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团队释光测年研究组科研人员对三门峡—潼关黄河河谷南岸的3个典型砂黄土剖面进行了石英光释光和回授光释光测年,并对多个砂黄土和邻近黄河现代河流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分析测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Quaternary Geochronology上。

黄土高原黄土从西北到东南大体可以分为砂黄土、黄土和粘黄土。但在黄土高原东南部的黄河中游三门峡—潼关黄河河谷南岸也广泛发育了沉积厚度达几十米到百米的砂黄土,目前对其形成时代与形成过程尚不清晰。

研究提出,该区域砂黄土主要堆积于末次冰期,全新世亦有少量沉积。该区域砂黄土沉积速率远高于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绝大多数典型黄土剖面。研究发现砂黄土的物质来源主要为其北部紧邻的黄河河床和河漫滩之上的河流相沉积物,而搬运动力主要为东亚冬季风。砂黄土的形成过程主要与东亚冬夏季风—黄河河流沉积物之间的风—水相互作用过程相关,譬如,末次冰期,弱的东亚夏季风导致黄河径流减少,河谷植被覆盖减少,强盛的东亚冬季风将河谷中裸露的粒度较粗的河流相沉积物搬运至黄河南岸,堆积形成砂黄土。

该研究揭示了风—水相互作用过程在部分特殊地貌单元黄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暗示了黄河三门峡—潼关段砂黄土在揭示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

黄河中游潼关—三门峡段南岸河流阶地砂黄土堆积。(课题组供图)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quageo.2024.101584

上一篇:研究揭示青海湖锂循环过程和锂同位素分馏机制
下一篇:研究有望为突变型肺腺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